有毒有害氣體探測器的安裝需遵循以下規范,以確保準確檢測和及時報警,保障人員安全和生產環境穩定:
一、安裝位置選擇
基于氣體密度
比空氣重的氣體(如液化石油氣、硫化氫):探測器應安裝在距地坪或樓地板 0.3m~0.6m 的高度,靠近泄漏源下方,以捕捉下沉氣體。
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氣、甲烷):探測器應安裝在釋放源上方 0.5m~2m 的高度,或廠房內最高點氣體易聚集處。
與空氣密度接近的氣體(如一氧化碳):探測器應安裝在距釋放源上下 1m 的范圍內,氣體比空氣稍輕時安裝于上方,稍重時安裝于下方。
基于釋放源類型
閥門、管道接口、出氣口等易泄漏處:探測器應安裝在方圓 1米 范圍內,盡可能靠近但不影響設備操作。
露天或敞開式廠房:可燃氣體探測器距任一釋放源的水平距離不宜大于 10m,有毒氣體探測器不宜大于 4m。
封閉式或通風不良的半敞開廠房:可燃氣體探測器距任一釋放源的水平距離不宜大于 5m,有毒氣體探測器不宜大于 2m。
特殊場景要求
儲運設施:液化烴、甲B類及乙A類液體儲罐的防火堤區域內必須安裝探測器;鐵路裝卸平臺和汽車裝卸區域應設置在距裝卸作業口不超過 10米 的范圍內。
灌裝區域:液化烴灌裝站點、封閉或半敞開灌瓶區域,探測器與灌裝口的水平間距宜為 5m~7.5m。
工藝閥井、管溝:可能積聚比空氣重的氣體的場所應安裝探測器。
二、安裝環境要求
物理環境
避免安裝在高溫(>55℃)、低溫(<-40℃)、高濕(≥95%RH)或強電磁場干擾的區域(如大功率電機、變壓器附近)。
遠離蒸汽、油煙、水汽滴落處,防止探頭堵塞或損壞。
安裝位置應無沖擊、無振動,且與周邊工藝管道或設備保持至少 0.5m 的凈空。
防爆要求
在爆炸性混合物環境中,探測器必須具備防爆功能,并符合相關電氣規范。
三、安裝間距與覆蓋范圍
水平間距
室外場所:可燃氣體探測器保護半徑宜為 7.5m(間距15m),有毒氣體探測器保護半徑宜為 2m(間距4m)。
室內場所:可燃氣體探測器保護半徑宜為 3.5m(間距7m),有毒氣體探測器保護半徑宜為 1m(間距2m)。
垂直間距
根據氣體密度調整安裝高度,確保探測器位于氣體易積聚的區域。
四、安裝方式與細節
固定方式
可采用抱管裝、支架安裝或貼壁安裝,確保安裝牢固可靠。
傳感器應朝下固定,防止灰塵或水滴積聚。
布線要求
使用三芯屏蔽電纜,單根線徑大于 1平方毫米,屏蔽層必須接地。
探頭現場走線應穿管,管子需符合消防要求,并與探頭連接。
防誤報措施
避免探測器接觸煙霧、蒸汽、灰塵等可能導致誤報的物質。
禁止用塑料袋包裹探測器或為其“戴口罩”防塵,以免喪失報警功能。
五、維護與校準
定期清潔
清潔探頭和外殼,去除灰塵、油污等雜質,防止堵塞透氣罩。
使用干凈軟布擦拭,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
功能測試
按下測試按鈕,檢查聲光報警和信號傳輸功能是否正常。
每周按動一次試驗按鈕(如有),確保報警系統靈敏可靠。
校準與更換
傳感器壽命一般為 2~3年,超過使用期限應及時更換。
按照規定時間間隔對探測器進行校準,確保檢測結果準確。
記錄與排查
定期檢查報警記錄,分析頻繁報警或無原因報警的原因,及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