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
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的安裝合規性,需從安裝位置、高度、間距、環境、布線、防爆防水及后期維護等多方面嚴格把控,具體需遵循以下核心規范:
一、安裝位置選擇
1.泄漏源附近
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應安裝在可能泄漏有毒或可燃氣體的區域,如閥門、管道接口、出氣口或易泄漏處附近。
-露天/敞開式廠房:距任一釋放源的水平距離不宜大于4米(可燃氣體)或2米(有毒氣體)。
-封閉式/半敞開廠房:距釋放源水平距離不宜大于2米(可燃氣體)或1米(有毒氣體)。
-特殊場景:
-液化烴、甲B類及乙A類液體儲罐防火堤內必須安裝探測器。
-鐵路/汽車裝卸平臺應設在距裝卸作業口不超過10米的范圍內。
-液化烴灌裝站點探測器與灌裝口水平間距宜保持5-7.5米。
2.風向因素
探測器應安裝在可燃氣體釋放源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與釋放源距離不宜大于15米;若布置在下風側,距離不宜大于5米。
二、安裝高度規范
1.比空氣重的氣體(如液化氣、氯氣)
-探測器安裝高度宜距地坪(或樓板)0.3-0.6米,貼近地面以檢測下沉氣體。
-有毒氣體探測器可安裝在釋放源下方0.5-1米處。
2.比空氣輕的氣體(如氫氣、甲烷)
-探測器安裝高度宜在釋放源上方0.5-2米內,或高出地坪2米以內。
-密閉空間可安裝在距屋頂30厘米處,傳感器端口垂直向下。

三、安裝間距與覆蓋范圍
1.室外安裝
-每隔15米安裝一只探測器,保持7.5米半徑覆蓋距離。
2.封閉/半封閉環境
-防爆可燃氣體探測器安裝間距保持7米(即3.5米半徑)。
3.大面積檢測
-每10-12平方米布置一個探頭,確保有效檢測報警。
四、環境與安裝條件
1.無干擾環境
-探測器應安裝在無沖擊、無振動、無強電磁場干擾的場所。
-安裝地點與周邊工藝管道或設備凈空不應小于0.5米。
2.防爆與防水
-室外探測器需配備防雨罩,避免雨水、雪水影響。
-防爆型探測器外殼需防水,但傳感器部分必須保持透氣性,防止進水失效。
3.溫度與濕度
-避免安裝在溫度-40℃以下或55℃以上的環境。
-相對濕度需低于95%RH,防止高濕導致傳感器故障。
五、布線與供電要求
1.電纜選擇
-使用屏蔽電纜,截面積不小于1平方毫米,確保屏蔽層接地以提高信號穩定性。
2.電源穩定性
-探測器需有穩定電源供應,系統應配備備用電源,確保斷電時持續運行。
3.控制器安裝
-氣體報警控制器應安裝在非防爆場所(如儀表室、值班室),嚴禁安裝在防爆區域。
-現場區域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安裝高度宜高于地面2.2米,且位于工作人員易察覺的地點。
六、防雷與電磁干擾
1.防雷措施
-落雷區用戶需采取防雷措施,保護報警系統免受雷擊破壞。
2.電磁干擾防護
-探測器安裝位置需遠離空調、取暖設備等強電磁場源,避免氣流直接吹拂導致檢測誤差。
-探測線路與動力線、照明線等強電線路間距需符合規范,防止干擾。
七、后期維護與標定
1.定期標定
-探測器應至少每年標定一次,確保檢測精度。
2.清潔與檢查
-定期清潔探頭、外殼及透氣罩,去除灰塵、油污,防止堵塞。
-檢查電源線、傳感器及線路連接,及時更換老化部件。
3.功能測試
-按下測試按鈕觀察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是否能正常發出響聲和亮起指示燈。
-跟蹤報警記錄,排查頻繁報警或無明顯原因報警的問題。
八、遵循國家標準
-安裝設計需符合《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 50493-2019)等國家標準。
-涉及防爆的場所,產品必須具備相關安全證書(如防爆證書、消防型式認可證書)。